【作品簡介】 《破陣子·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》寫軍中生活,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。前九句是一段,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,忠一不二,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,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。末一句是一段,以沉痛的慨嘆,抒發了“壯志難酬”的悲憤。這首詞的意思和賞析如下:
破陣子·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:辛棄疾 醉里挑(tiǎo)燈看劍,夢回吹角連營。八百里分麾(huī)下炙(zhì),五十弦翻塞(sài)外聲。沙場秋點兵。 馬作的(dì)盧飛快,弓如霹靂弦(xián)驚。了(liǎo)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憐白發生!
1.醉里:醉酒之中。 2.挑燈:撥動燈火,點燈。看劍:查看寶劍。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。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。 3.夢回:夢中。以當時背景,以下的壯詞,不是現實中的事。 4.角:古代軍隊中用來發號令的號角。 5.吹角:軍隊中吹號角的聲音。 6.連營:連接一起駐扎的軍營。 7.八百里:牛名。據《世說新語》記載,晉王愷有牛名八百里駁(bó),王濟指牛做賭注,與王凱比射,王濟獲勝,殺牛作炙。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。 8.分:分配。 9.麾下:指部下,軍隊。麾:軍旗。 10.炙:烤肉。 11.五十弦:本指瑟,古時最早的瑟為五十弦。這里泛指軍中樂器。 12.翻:演奏。 13.塞外聲: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。 14.沙場:戰場。 15.秋:秋季,秋天。 16.點兵:檢閱軍隊。 17.作:像,如。 18.的盧:馬名。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。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,脫離險境。 19.霹靂:驚雷,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。 20.了卻:完結,完成。 21.天下事:指收復中原,統一天下的大業。 22.贏得:博得。 23.生前:活著的時候。 24.身后:死后。 25.可憐:可惜。 26.同甫:陳亮的字。
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,夢里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。把烤牛肉分給部下,樂器演奏北疆歌曲。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。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,弓箭像驚雷一樣,震耳離弦。(我)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,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。只可惜(現在)已白發叢生!
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(字同甫)的一首詞。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,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,他是辛棄疾政治上、學術上的好友。他一生不得志,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,第二年就死了。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、打擊的人物。宋淳熙十五年,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,但是后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。 詞中回顧了作者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,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斗的場面,也表現了他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。上片描寫軍旅生活,表明了詩人仍然十分羨慕軍中生活,渴望有機會從軍殺敵,建功立業。下片前兩句描寫戰斗的激烈,接下來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,最后一句顯得悲壯,充滿了作者想建功立業,但壯志難酬的憤慨。全詞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、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、壯志未酬的悲憤。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。《破陣子》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,都是平仄互對的,即上句為“仄仄平平仄仄”,下句為“平平仄仄平平”,這就構成了和諧的、舒緩的音節。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,卻不是平仄互對,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,這就構成了拗怒的、激越的音節。和諧與拗怒,舒緩與激越,形成了矛盾統一。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,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準備、戰斗進行、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,收到了繪聲繪色、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。更多辛棄疾宋詞賞析請關注詩詞庫的辛棄疾專欄。 這首詞氣勢磅礴,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壯志豪情,能夠代表作者的豪放風格。
辛棄疾21歲時,就在家鄉歷城(今山東濟南)參加了抗金起義。起義失敗后,他回到南宋,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。他安定民生,訓練軍隊,極力主張收復中原,卻遭到排斥打擊。后來,他長期不得任用,閑居近二十年。這首詞,抒寫了他夢寐以求、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,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。該詞是作者失意為新軍將軍所作,介紹了當年本人征戰時的情景。雖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,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。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,抒發了殺敵報國、恢復祖國山河、建立功名的壯懷。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,體現作者壯志難酬、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。整首詞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,英雄遲暮的悲憤之情。 |